王水成同志事迹材料
王水成,男,汉族,195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新绛县万安镇杜庄村人,现任山西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兼任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
1969年参加工作在新绛县万安公社当干事;1972年1月在新绛县财政局当预算会计;1975年4月任新绛县选调青年干部下乡锻炼工作队队长、工作团副团长;1976年10月任新绛团县委副书记;1982年3月任运城团地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1月任运城团地委书记;1989年11月兼任临猗县委第一副书记;1992年1月主持临猗县委全面工作;1994年2月任闻喜县委书记;2000年9月任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03年8月任山西省纪委常委、省纪委监察厅秘书长;2008年4月至今任现职。
王水成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都注重加强自身进修学习。1988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省委党校“88届政治理论函授专科班”;1990年2月和1997年2月分别两次在省委党校参加了各为期半年的全省第14期、第23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1997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职专业研究生进修班;2001年参加了中宣部举办的“第20期全国地方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2003年1月毕业于中央党校第18期一年制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2004年12月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得在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
王水成同志主持新绛团县委工作期间,为了彻底改善新绛县农业生产条件,受县委、县政府委托,组建了由2000名优秀农村青年组成的新绛县农田基本建设兵团,组织上任命他担任农建兵团副团长、政委、党委书记,从此展开了“九十华里一条线,五十华里对着干,两万雄狮战河滩,定叫滩途变江南”热火朝天的战场,经过一年零七个月气势恢宏的军事化管理作业,终于实现了千亩滩涂改良田的历史性变迁。1979年他担任新绛县城修大街指挥部副总指挥历时一年,形成了新绛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城规模和城市格局。
1982年3月组织上选调王水成同志到运城团地委工作。1984年元月,运城地委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在全区优秀青年干部中公开择优选拔团地委书记,年仅29岁的王水成脱颖而出,破格被组织上选拔任命为全省最年轻的团地委书记。他不辱使命,迅速依靠组织组建了强有力的团地委班子,大胆选调了一批优秀青年大学生充实到团地委机关各个岗位。任团地委书记八年间,他开创了“依靠党建带团建,搞好团建促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开展了“群英荟萃,建功立业”一系列竞赛活动,空前活跃了运城共青团事业,全区团的整体工作在全省11个地市中形成了“一南(运城)一北(大同)中间(太原)开花”的工作新格局,可谓全省共青团工作看运城,三分天下有其一。1984年8月团中央牵头,国家五部委联合开展的六省区营造青年黄河防护林首次协调现场会和五年之后的竣工表彰会均在运城河津、永济召开,全国青年营造黄河林带碑高树在运城永济的黄河岸边。1985年元月运城团地委被团中央、林业部授予在全国地市级团委中唯一的“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光荣称号。运城团地委在学校战线开展的青少年实践活动受到团中央的认定和表彰,在全国会议上交流经验。全区少先队战线在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全国万名创造杯”活动中获奖杯354个,占全省总数的34%,在全国地市中排名遥遥领先;全区青工战线开展的“定向立志达标活动”开创的先进经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被团中央和国家轻工业部予以认定并在全国推广,运城共青团青农、青工、学校、少先队开创的工作经验,唱响三晋名扬全国。1985年5月王水成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团中央召开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的发言,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和常务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作专题汇报。1988年5月王水成光荣地当选为团十二大代表,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水成同志主持临猗县委工作五年期间,成功地在省内外推行了“三三分流”干部人事改革,完成了当时运城全区最大的化工企业6万吨尿素改造上项,培养了卓里、针织、汽配、造纸等“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一批有后劲的企业集团,奠定了临猗工农业大县的坚实基础;创建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王水成同志任闻喜县委书记七年半期间,开创了闻喜县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把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的财政收入由2362万元一举超亿元达到1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7元增加到2093元,各项经济指标综合排队连续五年名列运城全区第1名,在全省贫困县中绝无仅有。王水成同志带领闻喜党政班子五指并拢抓经济,抓好经济促党建。创建了全省首批党建工作先进县,一举甩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实现了由全省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管理县到全省先进县的转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均在全省、全区实现了三连冠,创建了全省老干部工作、扶贫攻坚整体达标、粮食工作、教育工作等先进县,还把闻喜县创建成了全国能源建设先进县、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县和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另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大胆决策全力支持下,把当年一个小小的“三铁焦化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震惊国内外的大型海鑫钢铁集团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海鑫“双千亩钢城,八十亿资产,百亿元产值,十个亿利税”的宏伟目标。在他全力支持的发展环境中,创造了海鑫建设史上的“超深圳速度”,海鑫集团成了全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和全国民营企业利税第一大户,支撑着闻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慕名而来,就闻喜的神奇跨越式发展模式进行调研冠名为“闻喜速度、闻喜效益、闻喜现象”并在全省推广。
王水成同志任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开创性地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三有、四创”新思路,“三有”即:运城宣传工作要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作为、在干部队伍中有出路。“四创”即:思想观念要创新、工作思路要创造、基础建设要创业、文化产品要创牌。作为宣传部长,他尤其注重提升运城在国内、国际的形象,以“关公故里”为资源打造关公文化品牌,精心组织了规模空前的一年一度中国运城国际关公文化节,在港、澳、台、福建及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同时借关公文化节这个品牌,空前提升了运城“十一”黄金周长假的旅游收入和人气指数。号称“工作狂”的王水成同志借组织上安排2002年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之机,还一边学习进修、一边为家乡运城谋划宣传文化品牌“三部曲”,他主编完成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运城人物志》大型图书,主编完成了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河东名胜》大型画册,策划并监制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出版发行的《五千年文明话运城》宣传旅游光碟,此三部曲全方位展示了运城历史与现代并举的文化史、文物史、文学史、文明史,全方位吸纳了运城的历史人物集锦和现代人才荟萃,受到了原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柴泽民的关注。他任运城宣传部长期间,重振了蒲剧雄风,提升了市蒲剧团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并大胆决策组建了运城市蒲剧青年团,开创了蒲剧事业二元竞争、人才辈出、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时代。为了提高运城城市品位,他强力推动、组织实施了“关公文化广场”的创建完成,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形成南风广场这一“城市客厅”。
2003年6月,经山西省委选拔任命王水成同志担任省纪委常委、省纪委监察厅秘书长职务。他上任伊始,把自己的工作角色定位在“三服务”上,即:“负责地服务领导,全面地服务机关,热心地服务基层”。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他还肩负起省纪委监察厅法人资格的重任,作为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的“总开关”、“总协调”,他在高度为“两委”领导负责的前提下,首先在机关建设上打基础、下功夫。在机关“软件”人员素质建设上,他以提高机关干部人员综合素质、办文办事能力上入手,组织机关十几个处室分别对口到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和北京市纪委、监察局机关交流考察、学习“取经”,使得机关各个处室工作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机关办事效率空前务实、高效,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空前的优化、廉明。在“硬件”办公环境建设上,他创建了机关建设各处室“信息化办公、一流化服务”达标,呈现出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工作环境明显优化、工作状态明显提高的效果。在秘书长岗位上,他在加强自身学习、深入调研上狠下功夫,全面掌握全省纪检、监察年度工作要点的第一手材料,深入分析反腐败大、要案件形成规律、发展轨迹,认真研究提高机关建设的各个环节步骤,真正起到了为省委、省纪委领导服务“有胆、有识、有谋”的参谋长并独挡一面的作用。任职期间,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山西召开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工作现场会和案件工作会议。
2008年4月,王水成同志任山西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到任后,他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全面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开创山西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奋斗目标,确立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坚守法治、维护公正,推进和谐、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鲜明地要求“新班子要有新思路,新班子要有新举措,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班子要有新业绩”的“四新”目标。特别明确地指出“思想认识再上新水平,工作目标再上新台阶,工作措施再上新举措,工作业绩再创新辉煌”的“四再”要求。特别严格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清醒坚定的领导者,要做作风上清正廉洁的领导者,要做工作上勤政实干的领导者,要做德才上合格优秀的领导者”的“四做”标准。特别严肃地强化了“全系统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政治意识,全系统必须树立共荣辱的大局意识,全系统必须树立争上游的责任意识”的“三个意识”。实施了“争取法律、争取政策、争取规定、争取项目、争取服务”的“五个争取”。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根据上述目标要求和指导思想,结合各自实际坚决贯彻,各项工作呈现出开创新局面的良好开端。
两年多来,他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保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责任的意识,全力确保了全省监狱劳教系统奥运安全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安全,全省监狱劳教场所连续两年实现“四无”,监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他开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倡导并创建了“法治山西”建设工作新机制,立足服务和保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经山西法治建设纳入全省发展总体布局。2009年3月20日,我省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启动大会,“法治山西”建设全面启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等13位省级领导出席会议。截止09年底,全省11个市、11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法治建设启动工作。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全省152项重点工程、为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他面向基层,把县乡两级司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实行“扶优扶强、鞭打慢牛”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力量加强,不断强化人、财、物的保障能力,夯实了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他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万余件,成功率达93%。切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共接收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1万多人,安置8千多人。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千多人,为维护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省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主题活动”为载体,推进网络建设,降低援助门槛,全面开展业务,法律援助受援人数达40多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不断推进建立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严格行政许可准入,加大轻伤害、民事、治安人民调解案件司法鉴定力度,保障了诉讼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从严、过细、做实”的要求,顺利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各项工作。厅属三所院校按照“三特”办学思路和“三势”办学要求,增强主观努力,发挥客观优势,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法学教育取得可喜成绩,法学研究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王水成同志到司法厅工作两年多来,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具有山西特色,引起了中央、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司法部长吴爱英、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等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中央和省部级领导先后80余人次亲临山西司法行政系统视察、调研、慰问并指导工作,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在山西司法行政史上尚属首次。山西司法行政工作经验引起了国家《法治日报》的关注,不到一年间五次在该报头版关条刊发了山西经验,在全国引起轰动。
王水成理想信念、思想理论的坚定和清醒决定了政治上的成熟。2009年8月,王水成同志撰写的《襄汾县乡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主动参与“9·8”特大事故善后处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周永康、吴爱英、张宝顺、王君、张苏军、杜玉林、张建欣等领导同志作出的及时重要的批示;2010年4月,他起草了《亲切的关怀,生动的实践—周永康书记视察山西律师工作一周年之际工作报告》,总结一年来全省的律师工作,周永康、吴爱英、王君等领导又作出了重要批示,这是对山西省司法行政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山西司法行政史上绝无仅有。多年来,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概论》、《商机创造》、《知识经济:机遇·挑战》、《思想道德建设论要》、《诗集:雪色的爱》、《士者长歌》等著作。
王水成从共青团工作领导岗位到县级、市级、省级党政不同领导岗位,无论工作角色如何变换,但他在工作中善于学习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干大事创大业、务实廉洁高效的优秀品质和亲和阳光的人格魅力始终没变,组织给予的荣誉,见证着他一路走过的和正在走的无愧于党的事业的光辉历程。1984年被团中央、中央团校评为“模范学员”;1985年被团中央、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年自学成才先进个人”;1988年5月当选为团十二大代表;1991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农牧厅、省科协、团省委授予“中学实践教育优秀工作者”;1993年被省委授予“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竞赛先进个人”;1995年6月被省纪委、监委授予“《正气》杂志、《监督时报》宣传报道特别支持奖”;1995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南征北战”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1995年12月当选为省第七次党代会党代表;1996年6月被省委授予“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1996年8月被北京军区评为“忠诚党的武装事业新闻人物”;1996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重视老干部工作的党政领导”;1997年5月被省委、省文明委命名为“全省第二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前夕,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献礼片《优秀县委书记的报告》,王水成同志经省委、市委组织部推荐作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典型走上荧屏;1998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山西省13位优秀人才之一”,受到省四大班子领导的亲切接见;1999年6月被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一级警监警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