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人才招聘
拼车信息
租房转让
房屋买卖
求职简历
征婚交友
二手车辆
出售求购
便民电话
商家信息
生活
新绛新闻
新绛视频
新绛
新绛特产
新绛景点
新绛美食
新绛名人
新绛历史
新绛民俗
便民
实用工具
违章查询
网站帮助
招商合作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新绛名人:尹优平

尹优平

2010-12-30 16:04:19 浏览:15984

52.jpg

尹优平同志事迹材料

 

尹优平,男,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新绛县人。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2009年先后担任共青团山西省委青联委员、经济管理与金融届别委员会秘书长。

1991年参加工作,从事金融专业19年。2007年获得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博士,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学习。2004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大同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大同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分管办公室、货币信贷、调查统计、金融稳定、金融研究等工作;2005年任大同市政协人口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8月至今任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2009年先后担任共青团山西省委青联委员、经济管理与金融届别委员会秘书长。

该同志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任职以来,先后在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攻读货币银行学硕士、金融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深入学习了经济金融前沿理论与分析研究方法。2005年以来,多次参加各种金融知识及业务培训,先后脱产参加了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第二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总行第一期高级经济师培训班、第二期地市中支行长培训班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举办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培训班等培训。工作中坚持学习英语及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建模与实证研究分析。2004年参加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并获得BFT高级证书,具有较好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

该同志专业知识系统全面,学有专攻,有较高的学术造诣2004年考取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金融专家曾康霖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央银行理论与实践;2007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如针对困扰我国金融领域中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开拓性的研究。经过长期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基于区域层面研究金融协调发展问题,以空间和时间为两个基本维度,创新性的提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从一般理论分析和实证比较角度来探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运用博弈论等方法找寻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研究结论,弥补了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缺陷,对金融实践产生了推动与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关注。我国著名金融学家曾康霖教授为该书欣然作序;中国金融出版社魏革军总编2008年8月8日在《金融时报》以《人文视角 理性思考》为题对本书作了书评。

该同志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关注前沿,熟知金融法律法规。熟悉国际金融知识和西方金融理论,了解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改革措施,对中央银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加之长期从事金融材料起草和宏观经济金融分析工作,能随时关注把握国际国内金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刻苦钻研有关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及其理论根据,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对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调研和理论文章。坚持“数据先行、调研为本”,紧紧围绕小额贷款公司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煤炭金融问题、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对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等热点问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10多篇调研文章,均被分行《分支行行长调研报告摘要》编发或在《金融研究》、《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银行家》等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实现了学法、执法、用法的有机结合。2006、2007年先后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发表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中的立法思考》和《新农村建设立法研究》等论文。

该同志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从事开拓性研究的能力。能根据金融业发展趋向,跟踪研究前沿性重要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选定能促进学科发展的课题,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研究。2007、2008年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指令驱动市场非对称信息风险的统计研究》,部分成果在《金融研究》和《金融教学与研究》上发表。

该同志具有主持课题组完成研究工作的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金融领域的研究方向,设计并完成有重要价值的课题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及部门重点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或总分行重要集体科研项目。2007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我国二元金融的存在与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主持完成了“区域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子课题,其研究成果《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一书于2008年10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行。同时针对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难题,独立完成了“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这一有重大意义和较高难度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了《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专著并于2008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公开发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8年该书荣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2009年荣获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2008年,还主持了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研究成果以《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为题发表于2009年《中国金融》第23期。2009年,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目前研究正在进行中。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任高级经济师以来,注重调查研究,以务实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在基层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上级行的决策和基层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独自或参与组织各种调查研究活动达50余次,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各类论文近50篇,为总分行各级领导和党政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先后完成了《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基层央行如何有效履行职能》、《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研究》、《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及制度安排》、《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对山西省农村金融配置效率的调查与思考》、《山西省中间业务发展进入新时期》、《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及收支增长预期调查与分析》、《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的调研文章,其中《大同市电力企业调查》、《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等18篇调查报告,分别被天津分行和总行采用。《试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的路径选择》,2004年获人总行金融稳定与金融调控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有效需求满足与制度供给均衡-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2006年获全国“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优秀青年论文评选获二等奖。2007年《金融创新与集聚:滨海新区发展的持续动力》获得首届“中国科学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实证分析》荣获“中国当代学术前沿经典文丛”评选一等奖。

该同志具有指导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每年对具有职称的同志下达指令性调研任务,对没有职称的同志下达指导性调研任务,并组织调研,促进了全行文字调研水平上台阶。在大同中支主管调研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一精减、两挂钩、三活动”的工作思路,带动了大同辖区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调查研究月”活动和“百日课题”竞赛活动,营造大调研氛围,实行了重点调研课题中期汇报点评和评审制度,通过抓课题、带队伍,推动了调研成果的转化。这一做法在全省重点调研课题汇报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仅2006年,大同辖区稿件被国家级刊物采用5篇,省级采用90篇,创历年新高。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金融统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征信宣传等培训20多次,培训达1000多人次,多名同志成为各部门乃至全行的业务科研骨干。同时,2007年,该同志被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讲授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等课程。2009年获聘山西财经大学晋商学院研究员,担任教学和培养指导工作。

该同志积极开展理论研究,科研学术成果显著。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主持或参与天津分行、太原中支的重大调研课题10余项,并有多项获奖。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各类论文,先后在《金融研究》、《消费导刊》、《中国金融》、《财经科学》、《银行家》、《金融博览》、《金融时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当代金融家》、《金融参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主要有:撰写的《基于分布拟合方法的高频数据风险价值研究》、《交易间隔、波动性和微观市场结构》分别发表于《金融研究》杂志2005年第3期、2007年第7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性研究》发表于《统计与决策》杂志2009年第12期,《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储蓄、消费现状及预期》发表于《消费导刊》杂志2009年第7期,《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实证分析》发表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年第8期,《美国次贷危机对支柱行业的融资影响研究》发表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09年第3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性研究》发表于《银行家》杂志2008年第12期,《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中的立法思考》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2007年第4期,并获得2007年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百部篇工程”二等奖。通过多年对金融理论的不断探索,先后参与编著了《银行、企业与市场》、《中央银行稽核实务大全》、《国际银行金典》、《山西金融五十年》、《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等5部书籍近80万字,分别由国家级和省部级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组织整理1949年至2008年全省金融统计六十年来的历史数据和重要年度的统计制度,在此基础上主持编撰了涵盖全省11个城市、20家金融机构的大型资料性、历史性金融工具书--《山西金融统计六十年》,并圆满完成出版发行工作。该同志多次参加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中国金融论坛和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学术交流,撰写的《论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监管的规范化》、《金融危机对支柱产业的传导及实证研究》被作为年会交流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该同志在金融科研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实际工作中能关注前沿,大胆创新,创新研究涉及金融实务领域中的金融监管规范化问题、煤炭金融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特别是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问题方面,该同志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发展金融学科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内容,对中国这样区域化特征明显的国别个案研究极具典型意义。一是创新提出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区域层面研究金融协调发展问题,重点从区域金融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分机构、监管、区际、政策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论述,认为基础环节是区域内外金融各自协调发展,关键保障是区域金融监管协调和区域金融政策的协调。二是理清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确立了衡量标准。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既意味着区域金融业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金融发展上的合理分工。认为衡量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是看该区域的金融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其核心是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及区域金融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三是尝试数学建模,运用博弈论等方法分析了区域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博弈问题。认为区域金融监管协调的目的是实现区域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金融效率的协调,探讨了区域间金融展业辅助合作协调发展途径和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四是提出了比较切合中国实际的相关政策性建议。认为实施区域金融政策是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实现区域金融均衡发展的必然途径。提出以差异性与共生性和谐、公平和效率和谐作为制度重构的理念,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协调作用,建立一个高效、有力的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认为区域金融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该同志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谦虚谨慎,作风踏实,任劳任怨,勇于创新,工作能力和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同志们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全省人行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行员”、“先进工作者”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2007年被评为天津分行“知识型职工标兵”,2008年被评为天津分行“2004至2008年度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获得山西省统计局授予的“贸易外经财政金融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由于成绩显著,2009年12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调查统计处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中国人民银行“数据集中工作先进集体”,并被评为总行级“青年文明号”。

其他新绛名人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新绛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新绛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