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剪纸历史修久,在早期是作为装饰物出现的。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晋献公并吞诸国。晋献公为颂扬他兼并诸国的丰功伟绩,即令宫中能工巧匠,用簿金片剪成十种果子(意为向晋国纳贡的十国)纹样缀于绣鞋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日》诗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新绛剪纸分布广泛,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植根于民俗活动的传统装饰艺术。随着元杂剧的兴起,特别是在皮影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并流行。清代剪纸艺术的实物和文献流传下来的甚多,像剪纸薰样、刺绣花样稿本、佛前挂钱、礼品花、嫁妆花、走马灯人等。剪纸艺术不仅用以婚嫁喜庆、传统节令美化居室,又可用作服饰、鞋、帽、枕头、帐檐等刺绣的底样,还可用作独立的欣赏品。因此,剪纸已成为极受民众喜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极为普及的民俗现象,历经数代更加多姿多彩,妙趣横生。
新绛剪纸的题材范围大致有三:传统民俗剪纸、戏曲故事、现实生活。新绛剪纸的作者分布于全县各乡镇,民间艺人苏兰花、赵喜梅、辛百巧、段吉庆等曾参加过山西省首届民间剪纸大汇剪,获一等奖。新绛民间剪纸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重庆、成都、西安、太原等地展出,参加了全国首届最佳工艺品奖评活动及作品展,获一等奖,被誉为“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丛书》选编了新绛108位作者的308件作品,出版了《新绛剪纸》专辑。
剪纸代表作品有:抓鸡娃娃、钟馗百图、天女散花、鹏程万里、麒麟送子、欢庆七一、八骏图、三打白骨精、在闹天宫、五行山下、无底洞、百虎图、龙凤双喜、单龙凤喜、十二生肖及戏剧人物、古装人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