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人才招聘
拼车信息
租房转让
房屋买卖
求职简历
征婚交友
二手车辆
出售求购
便民电话
商家信息
生活
新绛新闻
新绛视频
新绛
新绛特产
新绛景点
新绛美食
新绛名人
新绛历史
新绛民俗
便民
实用工具
违章查询
网站帮助
招商合作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新绛历史:新绛县堪称华夏乐都的三大理由

新绛县堪称华夏乐都的三大理由

2014-01-11 13:40:52 浏览:5543
来源:运城日报

新绛县是始建于春秋晋惠公时期的晋国都城,历时两千六百余年,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其为华夏乐都有三个原由:

其一,乐圣师旷乃新绛籍人士。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为晋大夫,后双目失明,故称盲臣。其祖居、家世正史无记载,但地方志《光绪直隶绛州志》上明确记述师旷乃绛州籍人士,与赵武、韩厥等13名晋贤大夫一同记入绛州乡贤之列。师旷死后传说葬于洪洞县曲亭镇,亦有人说葬于山东新泰,有待考证。师旷一生多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为世人共仰。《庄子·齐物论》说师旷“甚知音律”,或云:“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故在先秦文献中常以师旷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他善奏琴曲,以之表现自然界的音响,以及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他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淮南子·汜论训》说:“譬有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也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不仅精通高雅的宫廷之乐,对民间的歌曲和乐器调律也十分通晓。《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方,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来,楚国果然大败而去。

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晋宫担任主乐大师,凭借其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宏辩的口才赢得悼、平二公的信任。《左传》、《史记》和《韩非子》都曾记载了一幕师旷奏琴的精彩场面。《左传·昭公八年》卫灵公至晋祝贺晋国虒祁宫落成,礼毕,平公于虒祁宫虒祁台上盛宴招待卫灵公。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卫国乐师师涓坐在乐圣师旷之旁,摇琴鼓之。未终,师旷抚琴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听。”平公曰:“何以见得?”师旷回答,这是纣王的靡靡之音,听了以后于国不利。平公说,我爱好的是音乐,于国家有什么关系,便请师涓奏下去。其曲果然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平公听了大悦,问师旷还有没有比这个曲子更动听的,师旷说有,平公请师旷奏之。师旷说:“你为君之德太薄,不宜听这种乐曲。”平公不依,强令再奏,师旷不得已,只好为之奏。奏一曲,自南方引来玄鹤八双,都渐集于虒祁宫门前的大梁上。再奏之,玄鹤飞鸣都停立在虒祁宫台阶下,左右各八双。三奏之,玄鹤纷纷延颈而鸣,舒翼飞舞。师旷优美的曲调直达霄汉。平公大喜,台上台下臣民百姓观者莫不踊跃称奇。

总之,师旷的琴技冠绝当世,无人能出其右。晋平公令人铸一大钟,师旷发现其音调不准,直告平公。平公持疑,后经卫国乐师师涓验证果真如此,平公始信。此事记载在《吕氏春秋·长见篇》:师旷欲善调钟。师旷不仅听力敏锐能演奏各种乐器,据传《阳春》、《白雪》等雍容高雅的琴曲均出自其手。更难得的是师旷还是音乐鉴赏家。他最早把音乐分成宫、商、角、徵、羽五种。孟子在《离娄上·第一章》说:“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圣人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意思是说,师旷那样的听力,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圣人用尽他的耳力,接着又用六律去校五音,也是绰绰有余;这里孟子是直接称呼师旷为圣人的。孟子在《告子上·第七章》里又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就是说,耳朵也是如此,讲到声音,天下人就期待听到师旷的乐曲。可见孟子是十分推崇乐圣师旷的。

师旷的生平主要在悼公、平公时期,活动范围在晋国国都新田一带,即新绛横桥乡。《史记》、《韩非子》所载其为平公演奏惊天地泣鬼神的琴曲之台——虒祁宫虒祁台就在新绛县横桥乡的东升庄。至今横桥乡东横桥村尚有三百余师姓村民,皆为乐圣师旷之后裔。

新绛县为华夏乐都的原由之二,是该县有举世罕见的钟、鼓、乐三楼。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山教授说:“新绛县钟、鼓、乐三楼并峙举国罕有。”是的,走遍全国,或有钟楼,或有鼓楼,或有乐楼,而三楼参差雄举者绝无仅有。

乐楼,飞檐翘角,舞台之上又置一小舞台,上下两层,玲珑美观,创建年代已难以推断,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重修。上下两层皆可演戏,上层演皮影,下层唱大戏,恰似现代人欣赏多频道电视影像。如果大戏中有神仙腾云驾雾,则到上层表演。这种双层建筑的舞台(或曰戏台)全国独一无二。新绛县200多村庄,村村有舞台,元代以来的舞台就有79座,新绛大地,剧目繁荣,名伶辈出,艺震晋陕。蒲剧界老艺人筱兰香的徒弟、梅花奖得主武俊英的唱腔,著名作家贾平凹称之为天籁之声,美轮美奂。

鼓楼,雄踞于乐楼之北七星坡上,威武健壮,英气盖世,远远望去,形如北京天安门,故人称新绛城为“小北京”。该楼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现为明代遗构。台基高大,两面拱形门洞,楼身三层,自下而上,逐级收缩。古人以鼓楼“司昏晓,节出入,丽壮观,播远听”,既报时又为礼仪所作用,每逢庆典或战事胜利,必置巨型牛皮鼓于楼上擂鼓吹喇叭以示庆贺,声震三省,普天同乐。

乐楼西南几百步的高阜上就是钟楼,俯视着鼓、乐二楼及新绛全城,四周地势高峻,台基耸立为正方形,楼身四面设有券洞门。楼内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铁钟,为金天德年间北关“天庆观”所铸。此钟乃是全国最早、最重的铁钟。钟楼始建于北宋乾德六年(968年),钟声清脆、洪亮,可传二十里开外。千百年来它准时提醒着新绛人早起、午餐、晚休,日复一日,长鸣不息。

新绛县为华夏乐都原由之三,是该县悠久的文化史曾多次震撼中国和世界艺坛。《辞海》记载锣鼓杂戏“起源于山西绛州(今新绛)”。新绛籍元代杂剧作家李潜夫(字行甫),创作的《灰阑记》在国内久演不衰。自十八世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神甫1731年将《灰阑记》剧本带回巴黎,由汉学家朱利安译成法文出版后又被译成四种德文版本。英文译本是1929年拉弗根据德文译文转译,由伦敦海涅曼出版社首次发行。《灰阑记》不仅被译成多种外文版本,而且被搬上舞台。现代,作为世博会德国国家馆参演剧目之一的《灰阑记》,由川剧表演艺术家参与策划和主演,德方投资并提供剧本登上了上海世博会舞台,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模式。

赵氏孤儿的历史传奇故事发生在新绛县,流传千古、妇孺皆知。十四世纪中叶,元杂剧家纪君祥最早把它改编成剧本《赵氏孤儿》,成为中国十大悲剧之首。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剧本改编为《中国孤儿》,轰动世界舞台,很快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流传到海外,在世界各地长演不衰。201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又热播了《赵氏孤儿案》电视连续剧,再次在全国观众中掀起了《赵氏孤儿》热。

这两出元曲珠联璧合,在中国和世界戏剧舞台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它们是古新绛人奉献于世界艺坛的一对奇珍异宝。

气势磅礴的绛州鼓乐继往开来,轰动京华,震撼巴黎,是黄河文化的骄傲,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黄河第一鼓”,成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绛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称新绛县为华夏乐都,名副其实。所谓都者,乃是指某一领域某项事物汇聚和领军之地。新绛古有乐圣师旷流芳百世,中有元曲长盛不衰,今有三楼挺立,鼓乐震撼天地,华夏乐都,非新绛县莫属。

转自运城日报电子版

作者:杨兆平编辑:杨维麟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新绛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新绛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